公司产品系列
Product range咨询热线:
0519-13961410015Articles
简要描述:常熟小型医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非标定制生产废水首先进入提升泵房,提升泵坑进水口设有滤网拦截粗大颗粒,由泵提升至细格栅间除去漂浮杂物和大颗粒杂质后进入废水调节池均质均量,废水调节池出水用泵提升至涡凹气浮池去除大部分油类及较轻的悬浮物
常熟小型医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非标定制
在废水处理时,根据钢铁废水水质特点及进水水量,采用涡凹气浮工艺,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油脂、胶状物及固体悬浮物等,石油类、固体悬浮物(SS)的去除率超过80%,BOD及COD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在废水回用处理中,则采用传统的絮凝—沉淀工艺,传统工艺在成本和运行安全上具有较大优势。将雨水与生产废水混合进行处理后回用大大减少中央水处理厂的自用水量,实现了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目标。生产废水处理循环回用系统采用如下工艺流程:
生产废水首先进入提升泵房,提升泵坑进水口设有滤网拦截粗大颗粒,由泵提升至细格栅间除去漂浮杂物和大颗粒杂质后进入废水调节池均质均量,废水调节池出水用泵提升至涡凹气浮池去除大部分油类及较轻的悬浮物,而后进入絮凝反应池加混凝剂进行絮凝反应,反应池出水后再进入斜管沉淀池去除较重絮体,沉淀池出水自流入回用水池,由回用水供水泵供至全厂回用水用户。雨水沉砂池输送而来的回用雨水直接进入废水调节池与待处理的生产废水混合后一并处理。沉淀池排放的污泥和气浮池排出的浮渣排入泥渣池,经泵加压后送污泥浓缩池。
3、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
(1)提升泵房。
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生产废水提升泵房1座,尺寸:12m×6m×9m。用于提升废水,以保证废水能在后续处理构筑物内畅通的流动。设置废水一级提升泵组P301:3台(2用1备),Q=275m3/h,H=12m,N=22kW。
(2)格栅间。
设计共建有地下式格栅间1座。尺寸:8.5m×4m×2.5m,分为两格。有效栅宽900mm,齿耙间距8mm,沟渠宽1000mm。同时,配有2台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其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率高、动力消耗小、无噪音、耐腐蚀性能好,在无看管的情况下可保证连续稳定工作,自身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不会发生堵塞现象,以减少日常维修工作量。
(3)生产废水调节池。
地下式钢筋混凝土废水调节池一座,尺寸:25m×12m×5.7m,分为两格。水力停留时间2h。调节池水量波动大,选择水泵时可采用定频和变频水泵结合的方式。配置废水调节池收油机:2台,其收油能力10kg/h,浮油回收率98%,收油含水率小于3%;废水二级提升泵组P302:3台,2用1备(其中1台变频调速),泵性能参数:Q=550m3/h,H=15m,N=37kW。收油机的设置可有效去除不溶于废水的油类,为后续涡凹气浮工艺减轻废水处理负荷,以确保废水中油类去除率。
(4)涡凹气浮池。
设地上式涡凹气浮池2座。单座涡凹气浮池的主要技术参数:
尺寸:16.09m×3.05m×1.9m;处理水量:250m3/h;池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单池主要配套设备:3台曝气机、1台刮渣机、1台螺旋输泥机。CAF涡凹气浮装置主要由曝气区、气浮区、回流系统、刮渣系统及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经预处理的废水进入装有涡凹曝气机的曝气区,曝气机通过底部中空叶轮的快速旋转,将水面上的空气通过抽风管道转移到水下并把空气粉碎成微气泡,微气泡与废水中的固体污染物结合在一起,由于气水混合物和液体之间密度的不平衡,产生了一个垂直向上的浮力,附着悬浮物(ss)的微气泡上升到液面,通过刮渣机间断地被链条刮泥机刮入污泥收集槽并排出系统,净化后的水由溢流槽溢流进入后续处理设施。
涡凹气浮工艺由于设备占地面积小,且装置没有压力容器、空压机、循环泵等设备,因而节省投资,还具有运行费用低廉、处理、操作简单等优点。
(5)絮凝反应池。
地上式钢筋混凝土絮凝反应池2座。单座絮凝反应池尺寸:6m×6m×3.5m,分为4格串连,第1格为混合池,后3格为絮凝池。单池主要配套设备:1台快速搅拌机(混合池用),转速20r/m;3台慢速搅拌机(絮凝池用),转速10r/m;1套液体混凝剂投加设备;1套聚炳烯酰胺(PAM)投加设备。采用PAM作为絮凝剂是PAM用作污水处理时,对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高,且用量少,沉降速度快,制水成本低。
(6)斜管沉淀池。
2座。每座斜管沉淀尺寸:8m×6m×4.5m;型式:半地下式;池体结构:钢筋混凝土。设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1台;刮泥车运行速度1m/min,池宽6m。斜管沉淀池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增加了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也避免了平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大、竖流式沉淀池深度大引起的施工困难等缺点。
(7)回用水池及回用水供水泵场。
设计共建有回用水池及回用水供水泵场1座。 回用水池为半地下式,尺寸:25m×18m×3.9m。泵场尺寸:17m×4.5m,高出地面0.3m。泵场设备参数:回用水供水泵组P303:3台,2用1备(其中1台变频调速),Q=500m3/h,H=62m,N=132kW。
4、结论
废水回用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是解决钢铁工业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设计师在钢铁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处理工艺的选择极为重要,这是确保废水回用水质能否达标的关键。为了使投资不浪费且确保供水的安全,生产废水的水质水量数据需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不同的钢铁企业生产工艺,采用不同的工业污水的回用方式。外排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油等,硬度较高,表观体现为色度高、浊度较大;一般BOD5/COD值较低,可生化性较差,可不考虑生化处理工艺。
(2)尽可能减少自用水量,利用雨水资源,不仅达到节能减排,在运行费用上也大大减少了成本。应提高各种反洗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做到节能环保。
常熟小型医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非标定制
(3)工程设计做到工艺流程顺畅、总图及工艺布置合理,确保生产顺行,操作可靠,维护方便。
本次试验,主要利用中试设备中的超滤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其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超滤膜,以外界压力作为推动力,对废水进行分离的过程。
其分离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两种分离方式,一种为错流过滤,另一种为死端过滤。错流过滤是先用潜水泵从生产线循环水水池中将循环废水提升至超滤设备原水箱中,原水箱中的废水经原水泵抽取进入超滤膜组件中,在膜两侧的压差作用下,分离成浓水和渗透液两部分,其中无法穿透膜的杂质被截留在膜的外表面(浓水侧),并回流进入原水箱中再次处理;透过膜的渗透液,即清澈的产水进入产水箱中,最终达到废水被分离的目的,在本次试验中,产水被溢流回循环水水池。死端过滤则是关闭回流管路,让所有原水全部从超滤膜过滤,截留杂质保留在膜组件内,其他同错流过滤流程相同。
2、试验过程及结果讨论
本次试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生产线循环废水进行试运行,查看中试装置是否可以适用于此过程;第二阶段,采用错流过滤方式连续处理循环废水,检测超滤膜运行情况;第三阶段,采用死端过滤方式连续处理循环废水,检测超滤膜运行情况。本次试验进行了20d左右,设备预调试用了6d时间。
2.1 膜设备适用性测试
第一阶段实验是超滤膜中试设备处理白水循环池水,间断运行了3d,每天11h,合计运行33h。参数设置为进水流量8m3/h左右,产水流量3m3/h左右。进水为乳白色牛奶状的原水,经过超滤膜处理所得产水箱的产水始终非常清澈。
该印刷厂主体生化处理工艺为:厌氧池→好氧池采用厌氧池前置的AO工艺处理废水。由于该厂COD值较高,BOD/COD较低可生化性差,色度与SS都较高,因此在进入生化池前需对其进行絮凝处理,用于部分脱色及除去大部分的SS,COD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但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冰染料的大量使用使得该废水的化学絮凝效果相对较差,且化学絮凝剂的投加量较大,絮凝污泥的产生量随之增加,加重系统的负担。因此本文开发出相对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并复配PAC应用于该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并通过实验论述其处理效果。
1.2 菌种的来源
菌种取自该厂生化处理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剩余污泥经过筛选,培养及驯化后得到的高效稳定的优势菌种Q03。
1.3 化学试剂
PAC: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工业级,其中Al2O3含量为29%~30%。
1.4 微生物絮凝剂(MBF)的制备
将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为体积的2%),振荡培养96h(120r/min,30℃)所得发酵菌液即为本实验采用的微生物絮凝剂XQ03。
1.5 主要仪器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LDZX-75KB);高效离心机(AvantiJ-25XP);六联搅拌器(JJ-6);电子天平(AL204-IC);恒温振荡培养箱(HZQX100);分光光度计(752S)
1.6 实验方法
根据GBT16881-2008《水的混凝沉淀试杯试验》进行絮凝试验1.6.1MBF或PAC单独应用处理印染废水取500mL废水于1L烧杯中然后置于六联搅拌器上,在120r/min转速下快速搅拌,加入不同量的XQ03或PAC或两者复配药剂,然后在120r/min下搅拌1min后慢速(40r/min)搅拌10min,沉降15min后取上清液在550nm波长下测吸光度值